1、《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三藏玄奘譯
2、《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3、《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梁扶南國、三藏曼陀羅仙譯
4、《文殊師利發願經》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5、《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西晉、聶道真譯
6、《千臂千鉢大教王經》唐、三藏不空譯
7、《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8、《文殊所說最勝名義經》宋、金總持等譯
9、《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讚佛法身禮》唐、三藏不空譯
10、《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唐、三藏不空譯
11、《文殊師利淨律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12、《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唐、三藏實叉難陀譯
13、《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唐、三藏不空譯
14、《金剛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15、《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唐、三藏般若譯
16、《法華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17、《楞嚴經》唐、天竺沙門般刺密帝譯
18、《大般涅槃經》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19、《大悲蓮華經》(《悲華經》)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20、《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21、《華嚴經》唐、三藏實叉難陀譯
22、《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23、《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宋、曇無竭譯
24、《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25、《維摩詰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26、《圓覺經》唐、罽賓國沙門佛陀多羅譯
27、《未曾有正法經》宋、法天譯
28、《觀佛三昧海經》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29、《佛說佛名經》元魏、三藏菩提流支譯
30、《月燈三昧經》高齊、那連提耶舍譯
31、《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32、《思益梵天所問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33、《大乘伽耶山頂經》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34、《入法界體性經》隋、闍那崛多譯
35、《入一切佛境界經》元魏、曇摩流支譯
36、《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普門會》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37、《大寶積經菩薩藏會》唐、三藏玄奘譯
38、《大寶積經善住意天子會》隋、達摩笈多譯
39、《大方廣寶篋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40、《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41、《大乘入楞伽經》唐、三藏實叉難陀譯
42、《梵網經菩薩戒本》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43、《占察善惡業報經》隋、沙門菩提登譯
44、《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劉宋、三藏畺良耶舍譯
45、《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劉宋、曇摩密多譯
46、《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陳、月婆首那譯
47、《無量義經》蕭齊、曇摩伽陀耶舍譯
48、《象頭精舍經》隋、毘尼多流支譯
49、《首楞嚴三昧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50、《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供養儀軌》唐、三藏不空譯
51、《菩薩瓔珞經》姚秦、三藏竺佛念譯
52、《央掘魔羅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53、《佛說放鉢經》闕譯名
54、《五字陀羅尼頌》唐、三藏不空譯
55、《如幻三昧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56、《佛說魔逆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57、《菩薩處胎經》姚秦、三藏竺佛念譯
58、《般若心經》唐、三藏玄奘譯
59、《大莊嚴法門經》隋、那連提耶舍譯
60、《雜譬喻經》後漢、支婁迦讖譯
61、《舊雜譬喻經》吳、唐僧會譯
62、《華嚴經疏鈔》(《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唐、清涼澄觀國師
63、《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疏鈔》唐、圭峯宗密禪師
64、《華嚴經明法品玄義章》唐、賢首法藏大師
65、《楞嚴經正脈疏》明、交光法師
66、《大佛頂經文句》明、蕅益大師
67、《楞嚴經寶鏡疏》清、溥畹大師
68、《維摩詰經略疏》隋、智者大師
69、《注維摩詰經》後秦、僧肇大師
70、《維摩詰經無我疏》明、傳燈大師
71、《金剛經心印疏》清、溥畹大師
72、《金剛經新眼疏》清、通理法師
73、《金剛經講記》民國、道源長老
74、《法華文句》隋、智者大師
75、《法華經會義》明、蕅益大師
76、《法華經要解》宋、戒環法師
77、《法華經易解》民國、普行法師
78、《阿彌陀經疏鈔》明、蓮池大師
79、《彌陀要解》明、蕅益大師
80、《阿彌陀經演義》民國、超凡法師
81、《圓覺經大疏》唐、圭峯宗密禪師
82、《圓覺經親聞記》民國、諦閑大師
83、《般若心經釋要》明、蕅益大師
84、《般若心經要釋》民國、斌宗法師
85、《心經要解》民國、傳布法師
86、《梵網經合註》明、蕅益大師
87、《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明、蕅益大師
88、《文殊般若經今疏》民國、知義法師
89、《辯中邊論頌》彌勒菩薩
90、《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造、鳩摩羅什譯
91、《中論》龍樹菩薩
92、《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元魏、菩提流支譯
93、《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造、唐實叉難陀譯
94、《大乘起信論裂網疏》明、蕅益大師
95、《大乘起信論妙心疏》民國、守培法師
96、《往生論》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
97、《淨土十疑論》隋、智者大師
98、《觀音玄義》隋、智者大師
99、《成唯識論》護法等菩薩造、唐玄奘譯
100、《肇論》後秦、僧肇大師
101、《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唐、賢首法藏大師
102、《三聖圓融觀門》唐、清涼澄觀國師
103、《新華嚴經論》唐、李通玄
104、《華嚴經決疑論》唐、李通玄
105、《華嚴經合論》唐李通玄造、宋沙門志寧合論
106、《宗鏡錄》宋、永明大師
107、《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功德施菩薩造
108、《六祖壇經》唐、惠能大師
109、《萬善同歸集》宋、永明大師
110、《達摩悟性論》達摩祖師
111、《達摩破相論》達摩祖師
112、《頓悟入道要門論》唐、大珠慧海禪師
113、《傳心法要》唐、黃蘖禪師
114、《天台三聖詩集》豐干禪師、寒山、拾得原詩
115、《寒山詩解》民國、曾普信
116、《大乘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造、唐玄奘譯
117、《四念處》隋、智者大師
118、《雲棲法彙》明、蓮池大師
119、《淨土生無生論》明、傳燈大師
120、《瑜伽集要施食壇儀》明、蓮池大師
121、《金剛經破空論》明、蕅益大師
122、《傳法正宗記》宋、契嵩禪師
123、《憨山老人夢遊集》明、憨山大師
124、《省庵法師語錄》清、省庵大師
125、《淨土警語》清、截流大師
126、《勝鬘寶窟》隋、吉藏大師
127、《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古德、名未詳
128、《印光法師文鈔》民國、印光大師
129、《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民國、印光大師
130、《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民國、印光大師
131、《蕅益大師淨土集》明、蕅益大師著、民國會性法師輯
132、《勸發菩提心講義》民國、諦閑法師
133、《普賢行願品輯要疏》民國、諦閑法師
134、《普賢行願品講記》近代、益西彭措法師
135、《禪學指南》民國、惠光法師
136、《三藏法數》明、釋一如法師等
137、《般若道次第》民國、惠空法師
138、《實用佛學辭典》民國、高觀廬
139、《佛門必備課誦本》淨律寺印
140、《大唐西域記》唐、玄奘大師述、辯機撰
141、《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唐、慧立本、彥悰箋
142、《聖僧玄奘大師傳》民國、圓香居士著
143、《華嚴經傳記》唐、法藏大師集
144、《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唐、惠英、胡幽貞撰
145、《華嚴感應緣起傳》年代未詳、弘壁法師輯
146、《古清涼傳》唐、慧祥撰
147、《廣清涼傳》宋、延一編
148、《三寶感應要略錄》宋、非濁集
149、《五大菩薩十大弟子》民國、明暘法師撰
150、《五台山朝聖輯要》民國、三力法師編
151、《新修往生傳》宋、王古居士撰
特別感謝:淑敏發心打字、陳老師及順證師兄校對
願以此功德,迴向見聞者、出資者及法界一切眾生:
文殊菩薩 大智大願 大悲大行 妙德難量 宣說般若 大智法門
觀一切法 皆虛幻相 非真實有 了不可得 如是覺照 契入性空
破煩惱障 及所知障 得大自在 文殊悲願 未離苦者 令得離苦
未安樂者 令得安樂 未發心者 令得發心 未證果者 令得證果
皆同一道 得大菩提 普願眾生 智慧清淨 心則清淨 隨其心淨
則佛土淨 臨終正念 了了分明 阿彌陀佛 文殊聖眾 放光接引
往生淨土 盡未來劫 修菩薩道 淨普賢行 滿文殊願 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