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普賢十大願行之修學:
導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普賢十大願行:「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一切菩薩如欲成就如來不可窮盡,無邊功德海,皆須修此普賢十大願行。故文殊發願自修普賢行,亦廣勸眾生修此普賢十大願行,以成就無上菩提。本經《文殊師利發願經》之第一首至第十一首偈頌,即是修普賢十大願之其中八願,而「常隨佛學」與「恆順眾生」兩願,則散見於其他偈頌中。以下分別說明文殊菩薩道之四十四首偈頌:
一、身口意清淨 除滅諸垢穢 一心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二、普賢願力故 悉睹見諸佛 一一如來所 一切刹塵禮
以上為禮敬諸佛願。
三、於一微塵中 見一切諸佛 菩薩眾圍遶 法界塵亦然
四、以眾妙音聲 宣揚諸最勝 無量功德海 不可得窮盡
以上為稱讚如來願。
五、以普賢行力 無上眾供具 供養於十方 三世一切佛
六、以妙香華鬘 種種諸伎樂 一切妙莊嚴 普供養諸佛
以上為廣修供養願,修諸福德。
七、我以貪恚癡 造一切惡行 身口意不善 悔過悉除滅
這是懺悔業障願,不再造作身口意不善惡業。
八、一切眾生福 諸聲聞緣覺 菩薩及諸佛 功德悉隨喜
這是隨喜功德願,修隨喜以破除我執嫉妒心,並增益諸善根。
九、十方一切佛 初成等正覺 我今悉勸請 轉無上法輪
這是請轉法輪願。
十、示現涅槃者 合掌恭敬請 住一切塵劫 安樂諸群生
這是請佛住世願。所謂涅槃者,不生不滅義。《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諸法畢竟空,即是涅槃。」佛於菩提樹下證我法二空菩提智德,即已成就不生滅之涅槃斷德,佛已無生死之事,故佛入涅槃是示現,非真實入涅槃。
十一、我所集功德 迴向施眾生 究竟菩薩行 逮無上菩提
這是普皆迴向願,願一切眾生皆成就無上菩提。
貳、甚深廣大福德智慧海之修習:
這共有三十首偈頌。
十二、悉供養過去 現在十方佛 願未來世尊 速成菩提道
《大悲蓮華經》及《大寶積經》,皆說文殊菩薩不願速成佛,而以不可說無量劫時間,莊嚴殊勝廣大淨土,並願所度化眾生,先自己於十方刹土成佛,此即本頌所說:「願未來世尊,速成菩提道」,這是文殊不共之大願。
十三、普莊嚴十方 一切諸佛刹 如來坐道場 菩薩眾充滿
《大寶積經善住意天子會》說,文殊菩薩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放大光明普召十方菩薩,至釋迦佛道場,聞佛說法,這即是「普莊嚴十方佛刹,菩薩眾充滿。」
十四、令十方眾生 除滅諸煩惱 深解真實義 常得安樂住
十五、我修菩薩行 成就宿命智 除滅一切障 永盡無有餘
十六、悉遠離生死 諸魔煩惱業 猶日處虛空 蓮華不著水
文殊以般若無住妙智,猶日處虛空而不住空,如蓮華不著水而不住有,如是空有二邊皆不住,心清淨無相,故能遠離生死及諸煩惱魔業。
十七、遍行遊十方 教化諸群生 除滅惡道苦 具足菩薩行
《廣清涼傳》說:「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無作妙力(作而無作之妙用),能分一身為無量身,復以無量身入一身,俱無障礙。」文殊菩薩久證首楞嚴三昧,故能分身遍遊十方國土,度化諸群生。
十八、雖隨順世間 不捨菩薩道 盡未來際劫 具修普賢行
十九、若有同行者 願常集一處 身口意善業 皆悉令同等
這是願與修普賢十大願同行者,身口意三業功德皆同等。
二十、若遇善知識 開示普賢行 於此菩薩所 親近常不離
二一、常見一切佛 菩薩眾圍繞 盡未來際劫 悉恭敬供養
二二、守護諸佛法 讚歎菩薩行 盡未來劫修 究竟普賢道
二三、雖在生死中 具無盡功德 智慧巧方便 諸三昧解脫
菩薩以大悲願力示現於生死地,救拔眾生,這不是凡夫隨業力流轉生死,而是菩薩救度眾生的善巧方便力,及諸三昧力的示現。
二四、一一微塵中 見不思議刹 於一一刹中 見不思議佛
《普賢行願品疏鈔》說:「一切即一, 一即一切,一切諸法,互相涉入,事事無礙,相入相即,無不鎔融,故大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文殊菩薩證事事無礙法界,故能一一塵中,見不思議剎,一一剎中,見不思議佛,這是一多相即,圓融無礙門。
二五、見如是十方 一切世界海 一一世界海 悉見諸佛海
二六、於一言音中 具一切妙音 一一妙音中 具足最勝音
《華嚴經》普賢行品:「一切言音入一言音,一言音入一切言音。」文殊以無礙音聲妙智,能於一圓音,普具一切妙音,令不同種類眾生,了知文殊所說法音,如是轉無上清淨法輪。
二七、甚深智慧力 入無盡妙音 轉三世諸佛 清淨正法輪
二八、一切未來劫 悉能作一念 三世一切劫 悉為一念際
《新華嚴經論》說:「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一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這是延促同時(時間長短同時),不可思議境,故十世古今,不離於當前一念,全是一心,沒有三世分別。
二九、一念中悉見 三世諸如來 亦普分別知 解脫及境界
《華嚴經》普賢行品:「不可說劫入一念,一念入不可說劫。」以一切法究竟歸於一心,故能一念見三世如來解脫及境界。
三十、於一微塵中 出三世淨刹 一切十方塵 莊嚴刹亦然
《新華嚴經論》說:「華嚴經中,能以一塵之內,含容十方一切佛刹眾生刹,總在塵中,世界不小(世界不變小),微塵不大(微塵不變大)。」這是廣狹大小無礙不思議境,因廣狹大小皆同一真如所現,故能於一微塵中,出三世淨剎,須彌山入於芥子,毛孔容納大海,事事皆無障礙。
三一、悉見未來佛 成道轉法輪 究竟佛事已 示現入涅槃
以上二十四至三十一之八首偈頌,說明甚深不可思議之事事無礙法界,這是佛及大菩薩所親證,非一般菩薩及二乘所能證。
三二、神力遍遊行 大乘力普門 慈力覆一切 行力功德滿
三三、功德力清淨 智慧力無礙 三昧方便力 逮得菩提力
三四、清淨善業力 除滅煩惱力 壞散諸魔力 具普賢行力
以上三首偈頌,說明菩薩發心修菩提道,具足神力、大乘力、慈悲力、行力、功德力、智慧力、三昧力、方便力、菩提力、善業力、除滅煩惱力、壞散諸魔力、普賢行力等諸勝妙功德力,故能於十方國土,自在度眾生無礙。
三五、嚴淨佛刹海 度脫眾生海 分別諸業海 窮盡智慧海
三六、清淨諸行海 滿足諸願海 悉見諸佛海 我於劫海行
三七、三世諸佛行 及無量大願 我皆悉具足 普賢行成佛
以上三首偈頌,顯示菩薩誓願於無量劫海中,修諸佛之大願大行,以嚴淨佛刹海,窮盡智慧海,了知眾生業海,清淨諸行海,滿足諸願海,悉見諸佛海,度脫眾生海,具足普賢行海而究竟成佛。
三八、普賢菩薩名 諸佛第一子 我善根迴向 願悉與彼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以修普賢行,當來能成佛,故華嚴經中,以普賢菩薩為諸佛長男,故稱普賢為諸佛第一子。而文殊菩薩引導眾生發菩提心,修般若大智,成就諸佛無上正覺,故文殊菩薩為諸佛之母,菩薩之師。
三九、身口意清淨 自在莊嚴刹 逮成等正覺 皆悉同普賢
四十、如文殊師利 普賢菩薩行 我所有善根 迴向亦如是
四一、三世諸如來 所歎迴向道 我迴向善根 成滿普賢行
以上三願是將菩薩所修廣大行功德及善根,迴向成滿普賢行。
參、迴向往生安樂國淨土,究竟菩薩行:
這共有三願:
四二、願我命終時 除滅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國
四三、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
四四、嚴淨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 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
以上三願是文殊發大菩提心誓願,廣修普賢十大願行,積集甚深廣大福德智慧善根,迴向往生西方淨土,以成就佛道。娑婆世界眾生,有種種業障、煩惱障,易於修行生起退轉,故文殊菩薩於本經示現將所修一切廣大功德,迴向西方淨土,於淨土再修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阿彌陀佛現前授記成佛。以上文殊菩薩示現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誠為引導娑婆世界末法眾生,發願求生極樂淨土,修習菩提道,以成就佛道之勝妙開示。
有人問說,何不於娑婆世界修菩薩道,救苦眾生,而要求生極樂淨土,證無生法忍,再迴入娑婆度眾生?
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回答此疑惑:若是久修行大菩薩,得無生忍,當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廣行菩薩道,度苦眾生。若是未得無生法忍之凡夫菩薩,則要常不離佛,成就無生法忍,生死自在,方能於惡世中,度苦眾生。故《大智度論》說:「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
而阿彌陀佛無量劫來,依其本願力,所修殊勝福慧功德所莊嚴之極樂淨土,有度化眾生之勝妙方便,故於淨土,速得無生法忍,入不退轉菩薩位,直趨無上菩提。如是於淨土成就廣大功德已,再迴入十方國土,廣作菩薩行,救苦眾生,嚴淨佛土,成就佛道,實為成就無上菩提之勝妙大道。
極樂淨土有何勝妙方便,何以文殊菩薩亦示現求生淨土?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對極樂淨土與娑婆世界兩土作比較,則知極樂淨土有十種殊勝:
一、此土有不常值佛之苦;彼土有華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
極樂世界導師阿彌陀佛,壽命無量,往生淨土眾生,華開即見佛,有常親近彌陀聞法之樂。天親菩薩《往生論》說:「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故往生西方淨土,受佛本願功德力加持,必成就殊勝福慧善根,而能於十方世界廣行菩薩道。
二、此土有不聞說法之苦;彼土有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
極樂國土,不但常聞佛菩薩說法,水鳥樹林寶鈴天樂亦常宣暢法音,故有常聞妙法,速悟無生之樂。
三、此土有惡友牽纏之苦;彼土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
極樂國土全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受其熏習教授,福德智慧善根,日日增上,是為善友同聚樂。
四、此土有群魔擾亂之苦;彼土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
娑婆世界有煩惱魔、死魔、五陰魔、天魔等四種魔,障礙修行,故難脫離分段生死。西方淨土無此四魔,唯有佛光普照護念之樂。故《往生論》說:「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極樂淨土有阿彌陀佛住世,故無一切魔難障礙。
五、此土有輪迴不息之苦;彼土有橫截生死,永脫輪迴之樂:
娑婆世界眾生,即使升天道,福報享盡,仍受輪迴之苦,造惡業者,甚至墮三惡道受劇苦。極樂世界眾生,蓮華化生,壽命無量,則截斷生死苦,此是永脫輪迴之樂。
六、此土有難免三塗之苦;彼土有惡道永離,名且不聞之樂:
娑婆世界最重之苦,即是三惡道之苦,不只劇苦難受,而且經長久時間,亦難脫離,所謂「七佛已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極樂國土無三惡道,甚至無惡事之名,故有惡道永離之樂。《往生論》說:「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正道大慈悲所化現,清淨光明無量,故無一切三惡道苦,受無量樂中又長養出世善根,故是勝妙解脫地。
七、此土有塵緣障道之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娑婆世界眾生,須勤求勞作,方有衣食住等的受用,以維持生活,此即塵緣障礙,而無法專心修道。極樂世界眾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宮殿亦自然受用,無須苦心經營,皆是大自在境界,故能專心辦道,速成道果。《往生論》說:「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往生淨土眾生,皆如來正覺之蓮華中化生,而無生老病死苦,恆受聞法法喜及禪三昧樂,故無身心憂惱苦,而常有寂靜妙樂。
八、此土有壽命短促之苦;彼土有壽與佛同,更無限量之樂:
娑婆世界眾生,壽命短促,分段生死即是修道大障礙,所謂「隔胎之昏,隔陰之迷」,死後前世所學皆忘,須重新再學習,故屢進屢退,修道難成就。極樂世界人民,壽齊佛壽,無分段生死退轉之障礙,故道業隨壽命長遠,日日增上,故有一生辦道之樂。
九、此土有修行退失之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無退轉之樂:
今娑婆世界乃五濁惡世,煩惱障、業障、報障,重重障礙,繫縛眾生,故修行常退失。極樂國土,依報清淨,眾生身心清淨,常聞妙法,佛菩薩護念攝受,故皆入正定聚,而無邪定聚及不定聚,故有不退轉之樂。《往生論》說:「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往生淨土之天人眾生,常聞佛說妙法,故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成就大乘善根,如須彌山,不可傾動,故是勝妙國土。
十、此土有佛道難成之苦;彼土有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
《涅槃經》說:「魚子菴羅華,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母魚產下魚卵雖眾多,但長大成魚卻很少;印度菴羅樹開滿樹花,但結成果實卻稀少;此娑婆世界初發道心菩薩亦眾多,然眾緣不淨,障礙重重,得道者甚少,是謂三事因中多,而結成果卻少。又如經中說,舍利弗往昔發大乘心,六十劫中猶進進退退,不能入不退轉地。入不退轉地尚難,何況成就佛道。然在極樂淨土,速能入不退轉位,又壽命無量,皆能修至一生補處菩薩,故皆一生成辦佛道,這是極樂國土最殊勝究竟之樂。故《往生論》勸說:「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